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4-23
左保亮(左)在印刷廠檢查印刷質量。 譚札峰攝(人民視覺)
頭發打理得很利落,襯衫特意扎進西褲,皮鞋也擦得锃亮……戴著銀框眼鏡的左保亮,給人的第一印象:干練。
40歲的他,已在廣州闖蕩了16年。
初到廣州,左保亮打破腦殼都想不到能干出如今這番事業。那時,他的愿望小小的:“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找份工作,養家糊口。”
歲月沒有辜負努力,他開過兩個檔口,如今辦了一家印刷廠,單是廠里員工就有30人。
扎根
時間倒回2005年,左保亮結婚后,心態和單身時完全不一樣,有種愈發強烈的責任感。左保亮覺得,在老家掙錢顧不住一家人的開銷,于是下定決心,跟著親戚從湖北洪湖來到廣州。
落腳的第一站,是三元里的松柏大街。那時候,房子是租的,一個單間,面積不大,但每月租金也要600元。
本以為在機會遍地的廣州,找份工作不會有多難。沒想到,學歷低、沒技術、初來乍到的他,接連碰壁。無奈之下,左保亮投奔老鄉,跟著干起了“跑名片”的活。
所謂“跑名片”,其實就是挨家挨戶發廣告,承攬印制名片、單據、標簽、不干膠和宣傳冊等業務。
“這個活,不靠別的,只要勤奮肯干,咋也能在這兒留下來。”左保亮說。
每天早上7點,他就把包一背,再帶瓶水,拿著500張廣告傳單,開始一整天的“掃街”。“那時候兜里沒錢,能走路就不會坐車。一天下來不停地跑,運氣好的話有六七個單子,差的有三五單。一天從賺幾十元到兩三百元都有過。”
這樣早出晚歸,左保亮持續干了兩三年。
“抓緊排版、打印,再立馬給客戶送過去。”最初那幾年,左保亮就像上了發條一樣轉個不停。他認真對待每一單生意,即使是再小的業務也接,再遠的客戶也要跑過去試一試。老實勤奮的優點,讓左保亮漸漸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戶,算是扎下了根。
商機
干著干著,左保亮心中一個夢想發了芽——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檔口。
經過仔細研究、多次考察,左保亮看中了一家服裝城的檔口。一咬牙,拿出好幾年才攢下的積蓄,他終于在2008年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小門店。
服裝城那時候很火,左保亮還是干老本行印刷名片屬于什么費用,為一些服裝品牌制作吊牌、卡紙和標簽。原以為店開在服裝城,這個生意肯定好做,卻發覺不是這么回事:競爭激烈,技術含量也不高,自己初來乍到,沒什么競爭力,而且檔租每個月4000多元,算下來賺不到多少錢。
這可怎么辦?
就在這時,一名曾經聯絡過的客戶找到了他,請他設計一款化妝品包裝。左保亮這才發現,原來這里藏著更大的商機。“廣州是個外貿大城印刷名片屬于什么費用,外貿生意里,化妝品是個大頭。一個化妝品盒子的報價雖然只有三四毛錢,但消耗量很大,一次貨款就有十幾萬,要比服裝吊牌生意大多了。”2009年,左保亮果斷把檔口挪到了廣州最大的化妝品展示交易中心興發廣場。
靠著朋友多、客戶廣,左保亮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廣州對左保亮來說,不再陌生。
壯大
訂單不愁了,生產這頭又遇到了問題。
左保亮沒有自己的工廠,訂單前腳拿了,后腳卻找不到工廠生產;答應了客戶交貨,貨卻趕不出來,左保亮連連叫苦。
想把生意穩在手里,必須有間自己的廠!
2015年,左保亮先是在廣州市海珠區,以參股的方式開了廠,后來又把工廠搬到了白云區。
工廠越搬越大,資金壓力更加重了。剛搬遷工廠那會兒,每個月貸款利息就有10多萬元。但左保亮把壓力當動力,比以前更加拼,起早摸黑找客戶。
左保亮對包裝盒的燙金、磨砂、裝飾等技術工藝要求很高,“早些年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大同小異,沒什么競爭力。現在有了自己的工廠,必須從提高工藝上下功夫。”
隨著對生產工藝的嚴格要求,左保亮的產品質量上了大臺階,生意也蒸蒸日上。從一臺機,兩臺機,再到三臺機;從四開小尺寸到對開大尺寸;從四色到七色,左保亮的工廠像“開了掛”,生產能力越來越強。
“在外來務工的小伙子中,左保亮能干,真不錯。”白云區三元里街松柏崗社區流動黨支部書記陳志回憶說,早在2010年,在興發廣場開檔口的時候,左保亮就提交了入黨申請書,2011年入了黨。“左保亮很樂意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只要是黨支部有志愿活動,他都會參加。”陳志說。
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左保亮的工廠在2月底便第一批復工復產了。“白云區白云湖街夏茅村給我減免了2月的地租。”左保亮很欣慰,“來廣州發展,我沒選錯。我的小康路,踩準了大步點。”
本期統籌:楊爍壁《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1日 04 版)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