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5-11
前幾天,看到一組數據,著實吃了一驚:今年1-10月,國內膠印機進口額達到6.54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52.6%。不僅比去年同期多出2.25億美元,并且還比2015-2017年三個年度的全年水平分別高出0.20億美元、2.40億美元、1.12億美元。
照這勢頭下去,2018年全年的膠印機進口額很有可能超過2014年的7.92億美元,創出近5年的新高。至少,已經創出了近4年的新高點。
看完這組數據,三好同學有兩個感想。
一是隨著數碼印刷技術的進步,近來看衰膠印的聲音又有所抬頭。尤其是,曾經的行業巨頭東莞永發宣布放棄傳統印刷轉型數碼,一度引發膠印是否已經窮途末路的熱議。
從前10個月的進口數據看,圈內老板在用真金白銀表明:膠印仍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可為對比的是:同期,數碼印刷機的進口額為2.96億美元,同比增幅僅有1.96%。
二是印刷圈大舉投資的熱情與印刷市場撲朔迷離的走勢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說,2017年圈內上下還一度對行業回暖近乎形成共同的預期,2018年印刷市場的走勢則很難簡單用一兩個詞來概括。在環保壓力不減,市場加速分化的情況下,不少老板面臨的問題其實比想象還要多。
雖然三好同學曾說過,對重資產的印刷業而言,在市場好的時候,老板們會傾向投資買設備,因為多干就能多賺;在競爭激烈,利潤率下滑的時候,一些有投資能力的老板也會傾向投資買設備,而且是買效率更高,價格也不菲的高端設備。因為階段性的效率優勢,有可能幫助老板們獲得超出行業平均水準的利潤率。
可今年前10個月,在市場走勢并不明朗的情況下,圈內老板意外迸發的投資熱情,還是大大超出了三好同學的預期。問題是:到底是誰在10個月內,買走了價值數十億元人民幣的膠印機?
三好同學注意到,在海德堡、高寶、小森三大膠印機廠商中,近一兩年在中國市場表現最佳的首推小森,2017/18財年大中華區的銷售額暴漲78.75%;其次是海德堡,中國區銷售額增長5.91%。
相對而言,這兩家公司的設備都長于商業和書刊印刷。而在包裝印刷領域更具競爭力的高寶,2017年在中國的銷售額意外出現了1.42%的微幅下滑。
如此說來,在近兩年膠印機市場的快速反彈中,來自商業印刷領域的購機需求即使不是絕對主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動力源。
這樣一來,還有問題:是什么促使商業印刷企業的購機需求,在近一兩年集中爆發?乍看上去這有些不符合常理,因為商業印刷貌似是——
一個正在縮水的市場
前幾天,一位來自重慶的老板問了三好同學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商業印刷市場的走勢?
一時之間容不得細想,三好同學脫口而出的第一個觀點是:這是一個正在縮水的市場。說完之后,心里有點兒打鼓:這樣講是不是太武斷?仔細一想,好像問題也不大。
圈內老板常說的商業印刷是一個大范疇。它既包括名片、單頁、宣傳冊、信封/信紙、不干膠等一般印刷品,也包括門票、發票、汽車票、火車票等有價票證,還包括很多雜七雜八的小產品。
無論門類多豐富,絕大部分商業印刷品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商業活動中作為信息傳遞媒介或交易憑證存在。說白了,就是一種信息載體,而不像包裝產品一樣擁有具體的物化功能。
問題是:信息承載與傳遞恰恰是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所在。所以印刷名片印刷廠,我們看到:近年來,隨著數字、網絡技術向各個領域的滲透,商業印刷受到的沖擊甚至比書刊印刷還要大。
各位老板想想,從最初的飛機票電子化,到后來的發票電子化,再到最近的火車票電子化,具有票證功能的商業印刷品,是不是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在一張張倒下?雖然不至于完全消失,但需求量的大幅下滑難以避免。
至于名片、單頁、宣傳冊等一般性商業印刷品,不像有價票證一樣受到政府或其他部門的強力推動,無紙化變革看上去沒有那么劇烈,但走勢同樣不容樂觀。在今年8月舉行的一場論壇上,印刷俠創始人錢貴昱便引用長期積累的大數據表示:市場對名片產品的需求,已經出現下滑的跡象。
這其實并不難理解。隨著微信等社交工具的普及印刷名片印刷廠,名片在商務場合的作用早已不再像過去一樣不可或缺。對單頁、宣傳冊等產品來說,來自互聯網營銷工具的替代效應同樣明顯。
當然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對商業印刷市場來說,并不完全是“替代”,也有增量。比如,部分互聯網企業在初創期,通常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地推,宣傳單、噴繪等印刷品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工具之一。
再比如,近一年多時間,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全力搶占掃碼付的流量入口,帶動了二維碼印刷的爆發性增長。全國各地有不少印刷廠,因為接到了大批量的二維碼訂單而生意興隆紅火一時。
只不過,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對印刷品,包括支付二維碼的需求,都具有典型的階段性特征,很難成為長期、穩定的業務源,自然也就很難抵銷部分商業印刷品趨勢性縮水帶來的市場減量。
問題是:如果商業印刷市場確實正在縮水之中,那相關企業的設備投資應該趨于謹慎才對。在進口膠印機金額的暴漲中,來自商業印刷的購機需求,為什么還可能是重要的動力源?
這就與商業印刷市場的另一個特點有關——
一個正在整合的市場
商業印刷市場的縮水,被不少圈內企業的直觀感受所證實。一位票據企業的高管說,隨著發票電子化的推進,業務量減少了百分之二三十。據三好同學了解,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發票電子化疊加國地稅合并,已經導致部分印刷企業被直接洗牌出局。
一位在深圳做商業印刷的老板表示,市場給人的明顯感覺是:高端的業務在減少,中低端的業務在分流。與前幾年的高峰期相比,這家工廠一年出現了幾千萬元的業務缺口。
另一位在北方做商業印刷的老板,有類似的感受。只不過由于及時進行了業務調整,他的工廠業務量不降反增,還有不錯的增長。
一方面是市場總量的縮水和部分企業業務量的下滑,另一方面卻是新興商業印刷企業的快速崛起。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合版印刷廠。
合版印刷幾乎從進入大陸市場之日起,便毀譽參半。近年來,遭遇的各種議論更是有增無減。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總量縮水的商業印刷市場中,部分合版印刷企業的快速做大,正在成為一種獨特的產業現象。
隱藏在驚人表象背后的,其實就是:市場整合的力量。問題是:合版印刷有什么魔力,能在商業印刷市場中扮演起整合者的角色?
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合版印刷理念及配套軟硬件,帶來的生產效率及成本優勢。相對于專版印刷,這種效率和成本優勢是壓倒性的。這一點,圈內的很多老板都明白。
此外,還有兩點同樣不容忽視:一是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傳遞的便利性,為訂單的跨地域流動提供了可能;二是日益便捷的高速公路和物流體系,最終使訂單的跨地域流動變成了現實。
這三點相互成就:高效率的合版印刷技術提供了生產基礎,網絡化的信息傳遞擴大了訂單聚合的范圍,便捷化的物流體系使及時低成本的產品交付成為可能。
不妨做一個假設:假如沒有QQ、沒有微信、沒有互聯網,合版印刷即使效率再高,一天能做200套版,是不是也“英雄沒有用武之地”?因為僅憑本地市場,很難滿足合版印刷對業務的海量需求;要開發外地市場,訂單的傳遞和服務成本又過于高昂。
從根本上來說,正是因為具備了生產技術、訂單聚合和物流支持的客觀條件,合版印刷廠才具備了爆發性增長的可能。相對于傳統的商業印刷企業,絕大多數合版印刷廠都很少聚焦于一城一地,而是盡可能覆蓋一定的地域范圍。因為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和規模的放大,它們對訂單的需求是海量的。
這樣一來,商業印刷市場必然會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有限訂單的重新分配和產業格局的改寫。這一進程自合版印刷進入大陸后便已開始,目前仍在推進之中,遠未到終局之時。
商業印刷市場走向整合的4個階段
任何一個行業走向整合,通常都會伴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更何況是在總量縮水的商業印刷市場。
現在回頭來復盤可以發現,合版印刷進入大陸十幾年,最初掀起的波瀾并不算大。這主要是受制于訂單獲取、拼版軟件、生產設備以及初始進入者投資能力等的局限,合版印刷的生產效率遠沒有今天這么高。
即便如此,在與專版印刷的競爭中,合版印刷的成本優勢也已經初露崢嶸。同樣的產品,合版印刷的價格通常可以低30%左右,這讓那些對品質沒有硬性要求的客戶很難抵制住誘惑。
實際上,在商業印刷市場走向整合的最初階段,競爭主要就發生在合版和專版企業之間。這一則是因為起步之初的合版印刷廠大多仍處于資本積累階段,實力相對弱小,基本呈點狀分布,交集不多;二則是因為當時專版印刷占據的市場份額還很大,足夠合版印刷廠去攻城略地。三好同學覺得,不妨把這稱為商業印刷市場整合的1.0階段。
問題是,隨著合版印刷廠數量的增加和部分企業規模的快速膨脹及對訂單的海量需求,合版印刷廠之間的碰撞便不可避免。不妨將這看成商業印刷市場整合的2.0階段。
如果說專版和合版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不對等的,在中低端市場,專版企業很難有足夠的抵抗力,合版印刷廠之間的比拼則是真正的“硬碰硬”。
合版印刷廠之間的碰撞主要拼什么?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價格”,而價格多數時候又是以效率為基礎的。當效率提升不足以支撐更低的價格要求時,亂象便產生了,如廣為行業詬病的缺紙缺數等等。
當前,商業印刷市場的整合則貌似已經進入了3.0的階段。相對于此前的一團混戰,3.0階段的一個特點是:合版印刷廠出現分層,有的企業崛起成為行業龍頭,有的企業則在競爭中趨于萎縮,甚至被淘汰。
也就是說,雖然合版印刷可能成為未來商業印刷市場占主導地位的生產模式,但并不是每一家合版廠都能成為最終的贏家。由于事關優勝劣汰,這一階段的市場爭奪會比以往更激烈。為了獲取更大的效率和成本優勢,部分老板便會傾向于引進更新、更高端的印刷設備。這可能正是近兩三年商業印刷企業,購機需求爆發的原因所在。
在產業集中度達到一定水平或幾家大型企業形成相對的市場均衡后,商業印刷市場還可能迎來整合4.0的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也許是:市場相對回歸理性,因為繼續的價格搏殺帶來的邊際收益,很難抵銷需要投入的大量成本。畢竟,合版印刷再厲害,其效率的提升也有極限。
對正在趨向整合的商業印刷市場來說,前3個階段是已經或正在經歷的產業現實。第4個階段則只是推測,能不能最最終成為現實尚未可知。
很多老板可能都會有的一個疑問是:大陸商業印刷圈最終會不會出現一個像健豪在臺灣一樣,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超級企業?也許會有,但難度很大。畢竟,大陸市場的廣袤非臺灣可比,想獨占并不容易。
三好同學更關心的是:在市場趨向整合的過程中,商業印刷市場的參與者,如快印店、盤商、電商、合版廠,將如何在新的產業生態中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
在以往的商業關系中,它們之間有合作,也不乏競爭。隨著合版廠、大型電商平臺的崛起,這種關系如何演變,值得關注。
好吧,今天就說到這里。啰嗦這么多,不一定有多少道理,供各位老板參考就好。
無論如何,有一句話大體是不錯的。那就是:當前,商業印刷市場正在經歷一輪前所未有的深度調整。各位老板說呢?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